清晨7時,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qū)新發(fā)屯街道繁榮社區(qū)的殘疾老人馬振林準時起床,摸索著走到窗邊拉開窗簾,這是他每日醒來后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他和志愿者的“窗簾之約”。老人所在的單元樓下,黨員志愿者鄧鳳軍看到窗簾像往常一樣拉開后,才放心地離開。
馬振林今年60歲,從小雙目失明,平日生活能夠自理,侄女偶爾過來看看他,日常靠著一個能夠語音呼叫的手機同外界保持溝通。早在2015年,社區(qū)就把老人納入首批志愿服務對象,組織志愿者與他結成幫扶對子。繁榮社區(qū)老年人多,雖然社區(qū)工作人員會經常到這些老人家里去轉轉,卻沒辦法時刻掌握他們的生活狀況。大伙兒坐下來一商量,一個“點子”應運而生:“志愿者每天在小區(qū)樓下巡查,如果老人家里的窗簾拉開了,說明一切正常。如果發(fā)現(xiàn)窗簾沒有拉開,就立即上樓去看看?!鄙鐓^(qū)志愿者說。
2022年3月2日,繁榮社區(qū)啟動“窗簾行動”,由5名志愿者組成志愿服務小分隊,選定轄區(qū)內年齡偏大的老人作為服務對象,在窗戶的醒目位置張貼愛心標識,志愿者每日清晨準時查看老人們拉窗簾的情況。在盡可能不打擾老人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了解老人們的近況和需求。
馬振林就是“窗簾行動”的第一個服務對象。每天起床第一時間拉開窗簾,已經成了他的習慣。不久前,馬振林的手機不小心摔壞了,打不出去電話,他心里十分著急。第二天,馬振林家的窗簾沒有拉開,志愿者馬上發(fā)現(xiàn)了這一情況,立刻來到老人家里,將馬振林的電話送去維修,并幫忙辦理了新電話卡。
幫助辦理殘疾證年檢、代買需要的藥品……志愿者與馬振林達成默契,如果老人想尋求幫助,就以窗簾為信號。馬振林告訴記者,自己是盲人,窗簾可有可無。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窗簾成了他和志愿者溝通的一種工具。估算著志愿者巡視的時間,他還會站在窗前,讓志愿者看到他的身影,用這種方式向他們打招呼、報平安。
“平安”“收到”,8時,點開社區(qū)志愿服務的微信群,簡短而又充滿力量的對話每天都在繼續(xù)著,一年以來從未間斷。看到這些消息,社區(qū)工作人員才能放心地開始一天的工作?!凹t馬甲”的身影也感染著身邊的許多人,大家默默加入“窗簾行動”隊伍,在白天路過服務對象家樓下時看看窗簾是否拉開,晚上觀察燈是否點亮,用原始而又溫情的方式默默守護著老人們,愛老敬老的和諧氛圍在社區(qū)內彌漫。(供稿:遼寧省文明辦 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