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文明乡风促振兴 千里沃野焕新颜
绿野田畴铺展富美画卷,文明乡风厚植幸福沃土。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度重视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从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三方面广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让乡风文明树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
普兰店区原创小品《一米带不走》剧照
强化文明培育,涵养乡村新风尚
“说得太对了!儿女的幸福不应该被彩礼束缚,省下大操大办的钱,让孩子们多出去走走逛逛,看看风景长长见识多好啊。”村民刘大叔对广场上正在演出的小品赞不绝口。2023年,普兰店区原创优秀小品《一米带不走》以“抵制高价彩礼”为主题,通过人物故事方式宣传文明新婚俗,观演人次突破两万余人。
普兰店区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广泛挖掘乡村精品文艺,培育移风易俗小戏小品、“三鼓一调一歌”等多个优秀项目,用贴近群众的艺术精品“以艺通心”。在沙包街道隋沟村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辽南神调《文化走乡村》、新金大鼓《莲城处处开新花》、省级非遗刘家唢呐等节目轮番登场,“能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精彩的演出,感觉很亲切,心里特别美。”一位村民在观看表演后说道。
“小家”带“大家”,普兰店区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助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组织区级家庭教育讲师团,每周开展莲城家教驿站活动,惠及群众四千余人;发动文艺志愿者以书法绘画为形式,以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文化为内容,书写家风家教内容折扇,根据乡村老少个性爱好实施馈赠,推动形成以德为先、崇德向善的良好乡风民俗,营造孝老敬亲和谐社会新风尚。
积极举办“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累计362户农村家庭获省市级文明家庭、大连市“十星级文明户”等荣誉称号,获奖家庭代表及志愿者开展相关宣讲四十余场,深化典型引领示范作用,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
普兰店区“书家风家教 树文明新风”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现场。
优化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新发展
走进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郑沟村的温室大棚,放眼望去,长势茂盛的油蟠桃挂满枝头,个个色泽鲜艳,空气中弥漫着甜甜果香,一派丰收景象。“油蟠桃是油桃中的‘新宠’,每亩能产3000斤,目前每斤售价在18元到20元左右。”桃棚的主人崔治全笑容满面地介绍道。
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普兰店区将产业发展与文明创建相结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组织村“两委”、新乡贤、致富带头人、果树专家、青年志愿者等成立“6+N”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向村民传递致富信息、强农政策、技术理念、文明风尚等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村民观念,焕发乡村新活力。郑沟村棚桃现年产量约9000吨,年产值可达1.08亿,村民收入稳步提升。除郑沟村棚桃外,普兰店区积极创建米屯村铁柿子、四平大樱桃、墨盘花生、乐甲草莓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开辟富有“莲城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
深化文明创建,提升乡村新颜值
整洁的道路平坦宽敞,两侧绿树成荫,掩映着一排排农家别院,在新建的党建文化广场中央,一场传统节日活动在村民的笑声和喜悦里盛大开场。新金大鼓清脆响亮,古筝悠悠婉转空灵,笔歌墨舞挥斥方遒……“村庄的环境越来越好,活动越来越多,村民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普兰店区丰荣街道杏花村村“两委”吕秀华感慨道。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杏花村坚持践行“两山”理论,以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配备、升级村委会主体功能“一场九室”的基础上,陆续建设村史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文化广场等活动阵地,新修路面6万平方米,仿古墙3000延长米,清理整治杏花河道3000延长米,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自然和谐、美丽幸福的乡村生活。
战家村修缮后的新党建广场
走进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一幅幅栩栩如生、主题鲜明的墙绘作品映入眼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年,战家村的变化太大了!”74岁的村民孙福荣说,曾经的战家村道路泥泞,污水横流,村书记张德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示范作用和志愿服务队伍力量,积极开展“绿色家园”“环保先行”等活动,通过村规民约推动清洁机制落实,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共同参与文明村镇创建。如今的战家村建成8个文化广场,5个大型水坑被改造成景观池塘、沿战家河而建的景观步道设施齐全,还配有太阳能路灯、光能发电站等环保设备。战家村村庄环境的蝶变,让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变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实景,让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人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普兰店区将着力擦亮乡风文明“底色”,塑造乡村振兴之“魂”,不断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供稿:辽宁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