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德市:“三个强化”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中国文明网

广东省英德市:“三个强化”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发表时间:2025-01-24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广东省英德市以树立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目标,坚持破立并举,打好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组合拳,为推动英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道德滋养和精神支撑。

英德市集体婚礼现场。

  强化问题导向,治理成效逐渐显现

  破旧俗,为幸福增温。英德市聚焦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陈规陋习,大力推进婚俗改革。升级改造婚姻登记场所,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组建“律师+社工+医生”专业团队,打造集婚前检查、情感辅导、婚俗指导、婚育培训于一体的“一站式”婚姻服务阵地;利用春节、七夕等时间节点开展集体婚礼和集体颁证活动,盘活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篮球场、祠堂等场地,打造家门口婚庆场所,推出“标准婚宴菜单”“光盘行动”等婚宴新规,推动形成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的好风尚。以升学宴、升迁宴、谢师宴为重点,针对宴席时间过长、规模过大、人数过多等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解难题,为百姓减负。英德市聚焦厚葬薄养、难办身后事等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实施惠民殡葬“七个免费”优惠政策,部门联动推进身后事一站式联办,减轻了群众负担。制定《英德市殡葬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增加农村公益型公墓的建设供给。积极推动“互联网+殡葬服务”,为群众提供线上“云祭扫”,广泛开展“文明祭扫”“鞭炮换鲜花”新风倡导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殡葬理念。

  重养老,为银龄护航。英德市聚焦人口老龄化难题,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升级改造完成“1+16+54”市镇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建设村级“长者食堂”,形成“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立老年人信息库,打造“一顿饭的陪伴”等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项目,每年开展关爱困难老年人探访服务活动四百余次,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英德市石牯塘镇尧西村村规民约。

  强化工作机制,善治格局初步形成

  关键少数“带起来”。英德市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带头公开承诺、带头落实标准、带头监督制止,争当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新风推动者、示范者,用优良的党风带动社风民风。选优配强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的带头人,常态化开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等主题宣教活动,让群众知道移风易俗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具体怎么做,增强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的自觉性。

  群众自治“强起来”。英德市推进村民议事厅建设,建立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民主协商、一事一议的村民协商自治模式。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新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及时纠正不良之风。全覆盖完成300个村(社区)村规民约修定,把拒绝高价彩礼、控制酒席规模等纳入村规民约范畴,横石塘镇龙华村的村规民约入选《广东省百篇优秀村规民约汇编》。

  正向激励“建起来”。英德市全市300个行政村设立“积分超市”,引导村民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尚,以积分促文明乡风。制定村庄长效保洁奖优罚差制度,统筹镇、县两级奖励保洁费用,实行分等次奖励,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老百姓从移风易俗的旁观者变身为自觉行动的践行者。

英德市西牛镇“赶集课堂”

  强化引领带动,文明新风日益浓厚

  好人榜样带出好风气。英德市把支持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作为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家风家训等推选的前置条件。挖掘孝老爱亲等移风易俗典型,策划开展先进典型进基层巡讲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群众。发动道德模范、最美英德人、最美乡贤带头抵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行为等不良风气,有效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树新风。

  文明实践育出好风尚。英德市将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延伸至全市3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利用“大榕树下小讲堂”、赶集日、社工入户等有利时机,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村(居)广泛宣传“清远乡风文明新十二条”,用乡音土话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活动,打造“赶集课堂”“乡村新闻官 有事话你知”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让村民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成为乡风文明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文化润心塑造新风貌。英德市每年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城乡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推出的“艺心创文明”微剧场项目、快板短视频《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实践更精彩》等文艺作品,通过打造“英州文艺大讲堂”“城乡惠民演出”等平台,结合本土民俗文化,将摒弃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等内容融入文艺作品之中,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供稿:广东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张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