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博物馆也能火起来-中国文明网

乡村博物馆也能火起来

发表时间:2024-07-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字体:
打印:

  在浙江省安吉县,安吉竹博园里人们尽情享受中华6000年竹历史、竹文化的熏陶;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信家村黄金玉米博物馆里石斧、铁镰、木爬犁各类农具摆放齐整,有些农具还可供游客操作体验;在山西省长治市,以“红色”“古色”“绿色”为基础,一座座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应运而生……

  乡村博物馆是记录乡村沿革、在地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日益提升,博物馆在乡村正快速崛起。一个个有看点、有特色、有品质、有新意的乡村博物馆,守护了乡村文化根脉,活化了优秀传统文化,兴旺了乡村产业发展,厚植了精神共富沃土。

  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乡土记忆“唤醒”的过程,文化自信激活的过程,共同体意识强化的过程。从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多数乡村博物馆都是依托当地资源,由当地人通过种种方式建设起来的。人们在参与乡村博物馆建设过程中,有机会得以重温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重新认识传统民俗和文化气象的魅力和价值,在对文化根脉的追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激发出创造新生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尽管,乡村博物馆坐落于乡村一隅,但毕竟,它面向的是社会大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一座博物馆无异于一所大学校。它是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阵地,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一座座乡村博物馆,就是一个个小而美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对于参观者而言,走进乡村博物馆就是走进充满故事的场馆,就可近距离触摸相关物件所承载的历史印记。它使得乡土记忆和文化根脉更加具象化,可以说,乡村博物馆留住了时间,也留住了乡愁。

  一座博物馆建成不易,持续运营发展更是不易。目前来看,许多乡村博物馆建设时间不长,管理运营机制尚在探寻当中,意欲实现其长久、良性发展,就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需要通过政府资助、社会捐赠、村民自筹、专项资金运作等,使乡村博物馆有多渠道、来源稳定的经费支撑。与此同时,还有必要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与周围其他博物馆成立联盟、互通有无等多种途径,提升乡村博物馆运营管理水平,推动乡村博物馆的内涵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乡村博物馆不仅要“建起来”,而且最好能够“火下去”。这就需要用好现代科技手段。据悉,浙江省文物局上线“乡村博物馆地图”小程序,涵盖路线、展览、活动、风物四大板块及全平台检索服务,串联沿线乡村博物馆、旅游景点、餐饮美食、酒店民宿。像这样既方便参观者游览,又能有效“引流”的双赢举措,值得深入借鉴。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乡村博物馆+”新业态势所必需,乡村博物馆的管理运营者有必要统筹周围旅游资源,通过文旅融合策略,将博物馆游览与周边自然风光、特色民宿、农产品销售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探索“文商体旅”深度融合新链条,以当地特色产业打磨乡村博物馆新亮点,为其持续“火下去”创优条件。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相比城市或综合类博物馆的“高大上”,乡村博物馆虽然显得有点小、有些“土”,但只要扎根乡土、坚持特色、扎实运营,就能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使乡土文化更好地浸润人心。(周慧虹)

【责任编辑:杨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