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21年8月
1.jpg
總策劃第2284期
李培生;胡曉春安徽
用心用情守護美麗的黃山
在秀美黃山之巔,腰系繩索在懸崖峭壁上撿拾垃圾的李培生,和朝夕相伴像保護眼睛一樣守護迎客松的胡曉春,日復一日,與山為友、與松做伴,用心用情守護美麗的黃山。

        8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安徽黃山風景區(qū)工作人員李培生、胡曉春回信,對他們“長年在山崖間清潔環(huán)境,日復一日呵護著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護美麗的黃山”的敬業(yè)奉獻精神給予充分肯定,對他們繼續(xù)發(fā)揮好“中國好人”榜樣作用提出殷切期望。

        李培生、胡曉春在黃山風景區(qū)分別從事環(huán)衛(wèi)保潔和迎客松守護工作,2012年和2021年先后入選敬業(yè)奉獻類“中國好人”。

        黃山風景區(qū)放繩工李培生——山崖環(huán)衛(wèi)廿三年

        繩索一頭以“8字扣”系在崖壁邊的護環(huán)上,另外一頭系在腰間。打好結(jié)、扣上保險,待搭檔踩穩(wěn)繩索后,李培生便手拉繩索,順著崖壁向下滑去……

        這一套流程,李培生每天要操作四到五次??此坪唵危瑓s蘊含著23年來日復一日的堅守和付出。

        李培生正在檢查打好的繩結(jié),準備下懸崖清理垃圾。張俊 攝

        今年,是李培生在黃山風景區(qū)工作的第二十五個年頭。從最初的檢票工作,到后來的路段保潔,1999年6月,李培生轉(zhuǎn)崗到了放繩隊,成為黃山風景區(qū)玉屏環(huán)衛(wèi)所的一名放繩工。

        放繩工是景區(qū)環(huán)衛(wèi)里的一個特殊工種,需要在懸崖峭壁上撿拾垃圾和塑料袋……這項工作既辛苦又危險,膽識、技術(shù)、體能,缺一不可。

        “我是安徽無為人,從小在水邊長大,膽子不小,但第一次放繩對我來說仍感到很害怕。懸崖垂直落差有十幾層樓高,身體直打哆嗦?!崩钆嗌貞浾f。

        李培生有股不服輸?shù)膭艃海迪聸Q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努力做到最好?!?/p>

        經(jīng)過刻苦專業(yè)訓練和長期實地操作,如今的李培生對這個工作已是駕輕就熟。憑借一根繩索,他在懸崖峭壁間行走自如。

        翻越、攀爬,再翻越、再攀爬……23年來,李培生累計放繩高度近1800公里,相當于攀爬了大約200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做了這么多年放繩工,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在懸崖上撿垃圾害怕嗎?一個月才能下山回家一次,是否想過調(diào)換崗位?……類似的問題,李培生曾被問過無數(shù)次,但不論是23年前,還是現(xiàn)在,他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各行各業(yè)都需要有人去做,這個工作,我不去做,就得別人去做?!?/p>

        “每次放繩回來,就會有游客圍過來拍手叫好,那種感覺很棒。”李培生說,尤其是聽到一些家長以此教育孩子不能隨手亂扔垃圾時,他感到很欣慰。

        李培生在黃山風景區(qū)蓮花峰上放繩。李俊杰 攝

        眼下,李培生已經(jīng)49歲了,是黃山風景區(qū)里較為年長的放繩工之一,但他內(nèi)心很堅定:“只要體力允許,我會在這個崗位上繼續(xù)干下去,用實際行動保護景區(qū)的一草一木,讓文明旅游成為風尚?!?/p>

        23年山崖攀爬,23年默默堅守,李培生的敬業(yè)奉獻,也贏得了無數(shù)人的點贊。2012年,李培生入選“中國好人榜”,2017年,獲得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

        8月13日,李培生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在他看來,這份巨大的鼓舞,不僅屬于他和胡曉春,更屬于所有黃山人。

        據(jù)了解,在黃山風景區(qū),像李培生這樣的放繩工共有18名,他們肩挎繩索,穿行在陡峭懸崖間,只為換來黃山風景區(qū)的干凈整潔。在他們看來,維護好景區(qū)的綠水青山就是最大的心愿,也是堅守的初衷。

        李培生行走在陡峭懸崖間。張俊 攝

        黃山風景區(qū)守松人胡曉春——一人一松十二載

        下玉屏索道,拾級而上300米,在距離迎客松僅25米的小房間內(nèi),記者見到了剛剛巡查歸來的胡曉春。只見他拉開抽屜,拿出《迎客松日記》,熟練地記錄:7:05,查看迎客松軀體、枝干、各枝丫、支撐架、拉索、防雷系統(tǒng)及周邊,無異常。

        今年42歲的胡曉春,是黃山風景區(qū)第十九任守松人。為加強對迎客松的保護,1981年,黃山風景區(qū)確定了守松人制度,由專人對其進行24小時“護理”。

        胡曉春正在用望遠鏡檢查迎客松高處枝干生長情況。張俊 攝

        2006年,退伍后的胡曉春脫下軍裝,穿上護林服,成為黃山風景區(qū)的一名防火員。2010年,經(jīng)過層層選拔,他成為第十八任守松人徐東明的徒弟,擔任迎客松守松人B崗。2011年6月,胡曉春從師父手中接過望遠鏡和放大鏡,正式成為第十九任守松人。

        “對我來說,迎客松不單單是一棵樹,守護好它,就如同守護好家人一樣?!痹诤鷷源嚎磥恚?2年的守護,讓他和迎客松、黃山之間形成了一種親密關系——“你守著山,我守著你”。

        從部隊軍人轉(zhuǎn)變?yōu)榉阑饐T,再成為迎客松守松人,改變的是工作崗位,不變的是使命和責任。

        一年365天,胡曉春有300天住在山上,與迎客松朝夕相伴。約14平方米的工作室里,一張簡易床、一套桌椅、一臺監(jiān)控電腦和一些檢測工具,這就是他在山上的全部家當。

        每天早上7點,胡曉春便開始了巡護觀測工作。監(jiān)測松樹枝丫、松針和樹皮的細微變化,檢查支撐架、拉索、防雷設施情況……“白天每隔兩小時進行一次例行檢查,如遇雷暴等天氣,每半個小時就要巡查一次。夜間則啟動紅外線防侵入報警系統(tǒng),隨時隨地查看迎客松情況?!焙鷷源赫f。

        胡曉春正在用放大鏡檢查迎客松松針。李俊杰 攝

        “沒有變化,是最好的變化?!边@話聽上去比較拗口,但胡曉春的理解是,“只要巡查無異常,就說明沒有白白守護”。

        每次巡護工作結(jié)束后,胡曉春都要回到小屋,拿出《迎客松日記》,詳細記錄迎客松生長數(shù)據(jù),以及當天的氣溫、風力、濕度等信息。12年來,他已經(jīng)寫下70多本、累計超過140萬字的《迎客松日記》。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成了半個林業(yè)專家。

        什么時候要注意梢頭長勢,遇到大風天氣該如何應對,大雨過后怎樣確保土壤不流失,季節(jié)更迭需要加強哪些防護……對于這些問題,胡曉春早已熟記于心。

        “一個人,一棵樹,確實有點單調(diào)。最初兩年,也有過調(diào)換工作的想法?!焙鷷源禾寡裕滋烊松饺撕?,晚上夜深人靜,靜到只能聽到風吹草木的聲音,好在有家人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堅持至今。

        說起總書記的回信,不善言辭的胡曉春難掩喜悅地說:“接到回信時,我整個人都很激動,每讀一遍心里都熱乎乎的,久久不能平靜?!?/p>

        胡曉春正在用改進的“雙向球形支撐桿”支撐迎客松枝條并監(jiān)測枝條壓力。李俊杰 攝

        “守護好迎客松,就是守護好黃山的綠水青山,這是我的職責和使命,我一定要堅持下去?!焙鷷源撼錆M信心地說?!緛碓矗骸?人民日報 》(2022年08月16日第 05 版) 記者 :李俊杰】

      中國精神文明網(wǎng)網(wǎng)站©版權(quán)所有